1 技巧
朗誦前的準備
朗誦是朗誦者的一種再創作活動。這種再創作,不是脫離朗誦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讀音的簡單活動,而是要求朗誦者通過原作的字句,用有聲語言傳達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藝術美感。不僅要讓聽衆領會朗誦的内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朗誦者在朗誦前就必須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一)選擇朗誦材料
朗誦是一種傳情的藝術。朗誦者要很好地傳情,引起聽衆共鳴,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選擇。選擇材料時,首先要注意選擇那些語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文章。因為形象感受是朗誦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幹癟枯燥的書面語言對于具有很強感受能力的朗誦者也構不成豐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據朗誦的場合和聽衆的需要,以及朗誦者自己的愛好和實際水平,在衆多作品中,選出合适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内容
準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徹地理解其内在含義,是作品朗誦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固然,朗誦中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離開了準确透徹地把握内容這個前提,那麼,藝術技巧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一種純粹的形式主義,也就無法做到傳情,無法讓聽衆動情了。要準确透徹地把握作品内容,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确、深入的理解
朗誦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準确地表現出來,需要透過字裡行間,理解作品的内在含義,首先要清除障礙,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詞、成語典故、語句等的含義,不要囫囵吞棗。望文生義。其次,要把握作品創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調,這樣才會準确地理解作品,才不會把作品念得支離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内容。以高爾基的《海燕》為例,掃除文字障礙後,就要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過暴風雨來臨之前。暴風雨逼近和即将來臨三個畫面的描繪,塑造了一隻不怕電閃雷嗚,敢于搏風擊浪,勇于呼風喚雨的海燕一--這一"勝利的預言家"的形象。而這部作品誕生之後立即不胫而走,被廣大工人和革命群衆在革命小組活動時朗誦,被視作傳播革命信息,堅定革命理想的戰歌。綜合分析之後,朗誦時就不難把握其主題是:滿懷激情地呼喚革命高潮的到來。進而,我們又不難把握這部作品的基調應是對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2.深刻,細緻的感受
有的朗誦,聽起來也有着抑揚頓挫的語調,可就是打動不了聽衆。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誦者對作品的感受還太淺薄,沒有真正走進作品,而是在那裡"擠"情、"造"性。聽衆是敏銳的,他們不會被虛情所動,朗誦者要喚起聽衆的感情,使聽衆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3.豐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時,往往伴随着豐富的想象,這樣才能使作品的内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動起來,就好象親眼看到、親身經曆一樣。以陳然(我的自白書)為例,在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的同時,可以設想自己就是陳然(重慶《挺進報》的特支書記),當時正處在這樣的情境中:我被國民黨逮捕,在獄中飽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動搖,最後,敵人把一張白紙放在我面前,讓我寫自白書,我滿懷對敵人的憤恨和藐視,滿懷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自豪地寫下了"怒斥敵酋"式的《我的自白書》。這樣通過深入的理解、真摯的感受和豐富的想象,使己動情,從而也使人動性。